I am Article Layout

選擇投資者類別:

本內容僅供 銷售通路 使用.

您是否為 個人 或 機構投資者?

02. 2017

數位變革:無人駕駛技術

從無人駕駛車到快遞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輛的技術已不再是空談 - 而且開創了新的投資機會。

 

在風靡 1980 年代的電視影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中,外型酷黑的「夥計」(KITT)替未來汽車塑造了誘人的願景,車內除了全自動駕駛,還配備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功能,包括渦輪加速器、醫學掃描器、測謊機,甚至是冷面笑匠式的幽默感。

三十年後,具感知能力的車輛仍在科幻小說中佔有角色分量,但自動駕駛車輛已不再是紙上談兵。在《機械公敵》(I, Robot)的某一幕中,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銀色 Audi RSQ 順暢地高速駛下高速公路,史密斯還能在裡面先好好睡一覺,然後才開始操控儀表板前的方向盤。現在,這個場景可能只需要幾年就能成真。無人駕駛的公車及自動長途卡車不再遙不可及。

McKinsey 顧問服務公司預測,在 2030 年,全球銷售的客車中,有 15 % 將是全自動車輛,而汽車業的營收可能逼近 6.7 兆美元,幾乎是現在的兩倍,這一切都歸功於共享行動性(車輛共享、e-hailing)及資料連結服務(包含應用程式與車輛軟體升級)1

全速改換無人駕駛的車輛
去年的重大里程碑
drivereless cars
資料來源: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
一些新的競爭者,像是Tesla Motors、Google、Microsoft2 等科技龍頭以及許多新創公司,正與 Ford、General Motors 和 Nissan 等傳統製造商競爭,但他們彼此也經常合作,就為了將這些想法化成現實。

安全第一 

即使科技、規範障礙、道德困境等問題會讓全無人駕駛車輛的實際上市推遲到 2020 年以後,然隨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問世和不斷精進,部分自動化早已蓄勢待發3。光是這個市場,就預估會在 2020 年成長到 340 億美元,象徵著 40% 的年複合成長率,同時,全球滲透率會提高三倍,達到 48%4

技術改良及後續潛在投資機會的要點就是安全性。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估計,光是美國的汽車相撞事故,包含產能損失,每年就耗費將近 1 兆美元的經濟成本。事故的主因包含:駕駛分心或打瞌睡、開車時心有旁騖、超速以及未繫安全帶。人類本就容易犯錯,加強控制技術有助於提升安全性。

瑞典一家汽車安全裝置製造商Autoliv5 推出了各種駕駛輔助雷達及紅外線夜視系統等產品,並擁有革新的安全氣囊與安全帶技術。該製造商估計,這些產品每年拯救了 30,000 條人命,防止受傷事件高達 10 倍。

會說話的車輛 

雖然您的車子不太可能像劇中的夥計對李麥克那樣跟您說笑話,但不久後,它可能就能辨別您的聲音或手勢,或是和其他車輛「對話」,甚至可以提供緊急服務。

車輛很快就能互相警告塞車或危險道路狀況,並能與橋樑及交通號誌通訊。

 
Cadillac 及 Mercedes-Benz 的 2017 年款頂級車型率先搭載車對車(V2V)通訊技術。V2V 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讓車輛能夠互相分享位置、車速、方向盤位置和煞車狀態等資訊,協助鎖定來車並降低車禍發生的機率。其進階功能則是讓車輛能夠互相警告塞車或危險的道路狀況,並能與橋樑及交通號誌「通訊」。自 2018 年 4 月起,歐洲所有的新車都必須具備 eCall 功能,以在發生嚴重意外時自動聯繫緊急服務,提供車輛位置和其他詳細資訊。此措施預計每年可拯救 1,000 條以上的人命。

由機器人掌控?

最新的汽車技術已深植於機器人學和人工智慧的領域。舉例來說,以色列駕駛輔助軟體製造商 Mobileye6 研發的機器視覺系統已能辨識行人、監測盲點並解讀交通標誌。

於此同時,法國的 Valeo7 也正在研發新一代的停車系統,讓駕駛能在下車後用智慧型手機指示車輛自行停車。目前,Amazon8 是無人機領域中幾家實際測試無人輕型飛機的公司之一,最終目標是為客戶提供 30 分鐘內送達的自動快遞服務。

自動駕駛車輛(AV)的革新還擴及空中,目前正在研發具備各種功能的無人機,包括可執行包裹乃至器官的運輸、監控農作物的成長、勘測,以及進行偏僻地區的攝影等。

 
無人飛機
無人機的興起
use of drones
資料來源: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

除了交通外,自動 AV 也能應用於工業領域。例如網路零售龍頭 Amazon 就使用亮橘色的自動機器人在倉庫中移動貨物和包裹。同時,醫院也利用一種行動機器來運輸實驗室樣本、藥物和其他耗材,並有另一種機器可藉由使用光束來殺死細菌、為房間消毒。能源業的遙控潛水器(ROV)還可在極嚴苛的環境或人類無法抵達的深水底下用來檢查管路和鑽井平台。

當然,尚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就無需駕駛的全自動車輛而言,困難還包括尚未成功研發的技術、讓大眾信服的全新運輸模式,以及制定面面俱到的新規定與規範,包括高速公路規範和車險。

在無人機方面,開發人員必須解決電池續航力的問題,並想辦法和所有其他飛行物體及生物安全共存。

然而,隨著時間經過,未來趨勢顯然是會讓機器人逐漸加強對道路和天空的控管。而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個能透過運輸業劇烈變革來獲益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