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rticle Layout

請選擇一項

本內容僅供中介機構 及 個人投資者使用

您是否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onsultants?

原文於2020年4月14日在國際智庫Milken Institute發表

04. 2020

反全球化大流行

世界各地抑制冠狀病毒傳播的措施,導致全球貿易空前萎縮。

鑒於當前危機的性質,這種狀況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也無可避免。但長期而言,令人擔心的是這場病毒大流行將對國際交往與貿易方式造成永久損害,導致全球化倒退。

好消息是這並非已成定局。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的一些行動提醒我們,合作極其重要──想想全球必須共同研究開發冠狀病毒疫苗就會明白。

但是,各國政府將必須努力確保這些全球經濟無可避免承受的短期傷害,不會因為長期的政策錯誤而惡化。

數十年來,全球化似乎是一股勢不可擋、十分堅韌的經濟力量。但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引發一波又一波民粹政治浪潮,全球化趨勢突然逆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貿易額近年萎縮,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2019年上半年也大跌20%。

各國政府將必須努力確保這些全球經濟無可避免承受的短期傷害,不會因為長期的政策錯誤而惡化。

Laurent Ramsey
Laurent Ramsey 合夥人兼聯席行政總裁

冠狀病毒大流行有可能加劇此一趨勢。世界著名流行病學家布連特(Larry Brilliant)指出,疾病大流行「重新創造出國界」。換句話說,疾病大流行對開放的邊界和全球貿易造成威脅,導致各國內向化。

特別危險的事態發展之一,是各國政府為了保留必要的醫療設備供本國使用,樂意動用緊急權力,例如特朗普總統便動用了《國防生產法》。這種做法之所以危險,尤其是因為它可能適得其反。例如禁止呼吸器零件出口會導致國際供應鏈斷裂,全球呼吸器產能將因此萎縮,進而損害所有國家的利益。

關鍵問題是:冠狀病毒大流行結束之後,貿易夥伴之間多大程度上願意互相原諒和放下嫌隙?

中美兩國關係開始回暖短短幾個月後,冠狀病毒大流行已經導致美國國內的反中國輿論升級。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局勢也因此再度變得緊張,因為病毒在歐洲造成公共衛生緊急狀況,並且重創經濟,但歐盟當局遲遲未能制定令人滿意的應對方案──甚至連意大利國內堅定的歐盟支持者也正檢討自身立場。

世界各地曾經自由開放的邊界如今處於封閉狀態。如果限制措施維持下去,人口遷移必將受限制,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流動將因此受阻。

這場危機也彰顯了科技在全球貿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各國政府必將更重視掌控本國的科技業,可能進一步限制技術的進出口和跨境企業活動。華為在美國受到挫折,或許只是預告了全球科技冷戰的嚴重程度。

國際供應鏈也可能出現重大變化。近數十年來,製造業已習慣了信任和倚賴跨國供應商網絡,以便盡量提升效率。製造商力求減少存貨、避免浪費,認為供應商及時交貨是理所當然的。它們可能被迫檢討這種運作方式。供應鏈將變得比較本地化和碎片化,內在冗餘也增加。

必須檢討的並非只有製造商,還包括政府。例如,英國的國民醫療服務系統(NHS)被迫發揮最高的運作效率,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已經持續動用95%的服務能力,遠高於約十年前的85%。政府若能從這次瘟疫中吸取教訓,必定會設法提高備用的醫療服務能力。因為醫療服務是經濟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備用服務能力必定會拖低國家的生產力,進而影響潛在的經濟增長率。與此同時,各國也將渴望提高本國的醫療和藥物供應能力。

是次全球疫症也全面重創政府財政。財政支出飆升以支援個人和企業,財政收入卻隨著經濟活動驟減而急跌。將來隨着情況逐漸正常化,各國政府將尋求收復部分財政失地。

這些糾正全球經濟運作方式的措施,有一部分是必要的。供應鏈和必要服務必須建立備用應急的能力。不過,我們不能容許民粹主義扼殺貿易,因為貿易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原文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