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rticle Layout

請選擇一項

本內容僅供中介機構使用

您是否 個人投資者 或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onsultants?

11. 2017

科技板塊:此一時 彼一時

科技股近年再度飆升,但這並不代表科網股泡沫爆破的歷史會重演。

飆升,爆破……然後又再飆升。全球科技股單單今年就已升超過40%,其價值比起它們在2000年前還要高56%。[1]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即將迎來又一次泡沫爆破?

我們認為不是。現今的許多科技產品看來與20多年前非常不同:從半自動車到wifi控制的雪櫃和洗衣機,以至負責做手術的機械人,甚至乎資訊科技公司的損益帳也與以前大大不同。當年網絡股對MSCI世界指數總營利的貢獻差不多是零,如今則介乎6%至7%之間。[2]

與泡沫年代相比,現今科技股的有利條件並非僅此而已。如今市場評估科技公司價值時,並非只是看用戶規模,也重視一些比較傳統的指標,例如營業收入。與此同時,因為如今已有數十億人使用流動裝置,科技產品的用戶為科技公司貢獻的收入亦遠遠超過以前。

市盈率是這種演變的實證。全球科技股市盈率達21倍,相比大市確是昂貴了一點,實在無可厚非。但現水平距離泡沫仍非常遙遠,尤其是相對於科網股爆煲前的67倍更是如此。[3]

科技股盈利增長領先
盈利增長:MSCI世界資訊科技指數與MSCI世界指數比較,自1995年以來的盈利增長百分比(%)
tech boom
資料來源:湯森路透Datastream,截至2017年10月31日

在第三季業績已開始陸續公佈之際,資訊科技公司的盈利預計將較上年同期增加23.5%,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盈利增幅第二高的行業。[4]

未來的盈利前景也仍然樂觀,分析師繼續調高他們對科技股的預測不無道理。

另一點與上次科網股升幅不同的,是如今科技公司坐擁大量現金。在美國,持最多現金的五間公司全是科技公司,它們在2016年貢獻了48%的非金融公司自由現金流。[5]

科技股景況大幅改善,反映世界非常快速地數碼化。如今全球上網人口約37億,2021年預料將增至46億,超過世界人口的一半。[6]估計單是人工智能市場便將從2015年的2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270億美元。[7]

在此情況下,定位良好的公司有充裕的機會成長壯大。

挑選贏家的藝術

但這並不是說投資者可以安於現狀。開發出新科技並將其商業化,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投資者必須提防太早投資的風險。

量子運算就是一個例子。這種技術有望利用次原子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多個位置的特徵,最終提升電腦的運算速度和智能。但是,我們認為至少在未來五年,我們都不會看到商業性質的量子處理器或電腦面世。許多早期創新者在相關技術成熟之前,可能就已失敗並放棄。

另一方面,拜最新車款引進各種高級輔助駕駛技術(ADAS)所賜,自動駕駛的車輛某程度上已成為現實。但是,完全無人駕駛的房車、貨車和巴士,仍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開發出來,而且要在大眾市場站得住腳很可能需要多數年時間。

偽裝成科技公司的企業,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如今幾乎每一間公司都希望樹立跟得上科技革命的形象。但現實是,能從最新創新技術賺取大部分收入的公司僅屬少數。法規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頂尖科技公司壓倒性支配市場,可能令當局有較大的可能利用比較嚴格的法規促進競爭和保護消費者。

因為資金大量湧入科技相關的基金,科技股得到的追捧無疑比以前熱烈。但是,可以選擇的目標也正在增加,例如新興市場的科技企業愈來愈多。事實上,科技股如今是新興市場最大的一塊,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27.6%,遠高於十年約10%。 [6]

因此,只要股價升勢與盈利增長同步,我們便認為科技股方向正確。當然,我們有時難免會經歷獲利回吐和市場調整,就像2016年曾出現的情況。但對那些願意而且有能力等待市場波動過去的長線投資者來說,我們認為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