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rticle Layout

請選擇一項

本內容僅供中介機構使用

您是否 個人投資者 或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onsultants?

除碳技術

04. 2022

負排放:超越淨零排放

為遏止全球暖化,各國可能必須超越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著手積極消除大氣層的碳。

全球已有多達140個國家及數百家公司加入實現淨零排放、遏止全球暖化及避免氣候危機的競賽。

然而,六年前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願景——實現在2100年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根據現有政策,目前的預測顯示,屆時全球氣溫將較現時高出攝氏2.7度1

即使在考慮到所有淨零承諾及保證的最佳情況下,平均氣溫仍將上升攝氏1.8度

淨零排放承諾的問題在於,並非每個行業均能按此速度實現脫碳。

透過其他方式從大氣中消除等量的碳,以抵進入空氣的溫室氣體時,便為實現「淨零排放」。

為了在本世紀中葉實現這一目標,每個經濟環節均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對於農業、航空、航運及水泥生產等行業而言,這個目標不切實際。以上行業的排放量可能會在幾十年內持續高企。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亦面對相同問題。 根據現時目標,中國及印度亦無法分別在2060年及207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

面對這種情況,負排放技術 (NET) 或從大氣中消除碳的方法或可發揮真正的作用。瑞士百達資產管理木材及全球環境機遇策略顧問委員會成員表示,科學家及政府越益重視負排放技術,視之為實現淨零目標的關鍵。

軟件巨擘Microsoft及再保險公司Swiss Re等公司已開始使用負排放技術來消除二氧化碳氣體。

直接空氣捕捉等全新及創新的負排放技術具備吸引力,因為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除碳的營運成本。這意味著負排放技術可能會應用於更廣泛的領域。

透過負排放實現正面影響

實現負排放的方法形形色色,但每種方案均有自身的局限性,無論是效益、耐用性及負擔能力方面。

成熟的負排放技術(例如植樹)依靠光合作用來吸收及鎖住溫室氣體,而新興技術例如碳捕捉及封存 (CCS)和增強風化,則採用化學方法來取得相同效果。

植樹造林被視為從大氣消除二氧化碳的最經濟實惠方法。但與此同時,這個方法的功效未如其他方案,因為新種植的森林需要時間生長;同時,其耐用性取決於森林的壽命。另一方面,直接空氣捕捉技術在安裝方面可能效率很高,但目前的實施成本甚為昂貴。

負排放技術比較
Evaluation Techniques HK
BECS代表具有碳捕捉及封存功能的生物能源。*將這些方法的有效性與負擔能力(界定效果幅度的成本的倒數)進行對比並繪製成圖表,利用點的大小表明其及時性(根據能否迅速且有效實施,從大到小排序),並利用點的顏色反映其安全性(根據其安全性,從綠到紅逐步變化)。符號的大小並不反映它們的精準度。資料來源:皇家學會,「氣候的地球工程」。

雖然企業可以從一系列負排放技術中作出選擇,但我們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表示,僅依賴一種技術的有效性可能不如使用不同方法的組合有效。換言之,與單獨應用一個系統相比,使用負排放技術方法組合的整體成果更佳(見圖表)。這些組合誠然因應行業及公司而異。

例如,Microsoft預測植林能消除85%的二氧化碳,但亦使用土壤、生物能源、生物炭及直接空氣捕捉等方法2

為消除自1975年成立以來的所有過往排放量,這間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已在全球26個項目中購買130萬噸的除碳量。

負排放的代價

出乎意料的是,化石燃料行業可能最適合利用負排放技術。這是因為其約90%的科學、技術及工程專業知識皆可用於發展碳捕捉及封存技術3。

然而,對於農業或時裝等其他高排放量行業,除碳技術則難以大規模應用。

瑞士百達的專家表示,自願碳市場機制可能更適合這些行業。這個新興計劃在歐洲排放交易系統等受監管市場之外,容許公司透過自願(而非強制)購買除碳信用額度來抵銷其碳排放。

自願碳市場現時總值4億美元,但預計到2050年將增至4,800億美元4。這相當於每年減少多達36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CO2e),剛好低於《巴黎協定》所規定數量的五分之一。

目前,自願碳市場平均價格約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至5美元。但業界估計,時至2050年可能會升至高達140美元5。

至少在短期內,自願碳市場活動將集中在以土地為基礎的減碳技術,包括植樹造林、重新造林及改善森林管理,這些技術成本低廉且易於執行。我們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表示,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將擴大至涵蓋其他新興技術,例如碳捕捉及封存。

但要讓自願碳市場迅速發展,需要提高透明度,尤其是抵銷的運作方式。

例如,購買植樹造林產生的除碳信用額度的公司不應期望能夠立即使用抵銷額度。在這個情況下,它們的使用情況需要反映已排放到大氣的碳與從森林中清除的碳之間的時間差距。

全球應該使用負排放技術作為更廣泛減碳措施組合的一環,令經濟在更可持續的基礎上發展。

並非完全免責

儘管碳抵銷技術令人振奮,但其擴張帶來一個棘手的哲學問題。如果抵銷成為首選的碳減排工具,則無助於從根源減少導致碳排放的活動。

我們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表示,負排放技術不應被當作某種「免責」卡,讓污染者從一開始就避免或推遲減少排放的努力。

相反,他們表示,負排放技術應該成為更廣泛減碳措施組合的一環,令經濟在更可持續的基礎上發展。